close

晚上與臺北的阿姨聊電話。
她提到某個場合與一些來自彰化的鄉親聊到最近黃總裁的事。
她說:很難過知道原本正直的好醫生,怎麼會到老了變這樣!
(還好我這幾天從各位臉友學到不同的視野,我來練習看看...

 

「妳的意思是說,是變怎樣?」「啊就是老了卻會『貪』。』
「貪!那你覺得是貪到誰的錢?」「就是貪到大家的錢啊,不是嗎?」
「你是說,一顆進價5元、8元的藥,跟健保申報16元,是貪到健保的錢?」「不是嗎?」
「妳猜,那一顆藥,醫院可不可以只跟健保申請8元?」「不行嗎?」
「當然不行!那顆藥16元,叫做健保價,是健保定的價錢,它承諾給的價錢啊。也就是說,報了那顆藥,對應的就是16元。」「喔。」
「那妳猜,他貪了誰的錢?」「誰?不然是醫院的錢?」
「是有人這麼說。一般定價8元的藥,他設了一個公司,用更大的採購量去講價,講到4元一顆,然後用5元賣給自己的醫院,醫院還省了3元啊。如果個別醫院單獨去採購,量不夠大,說不定能夠講到5元就不容易了,何況4元。」「是喔?」
「有人說他A到應該屬於『股東』的錢。不過秀傳是『醫療社團法人』,股東是誰我就不知道了,不過我們都認為是他自己人吧。」
「嗯。」
「所以他設了一個公司當中盤商,統整體系裡的7-8家醫院、再加上一些診所,統一採購藥品,再批給下游的第一線零售商;那4億作為中盤商的年度獲利,不多吧。這不過就是一個很常見的商業模式,很普通嘛。」「對啊!我就覺得怎麼可能。」
「可是你看,連你知道他為人的同鄉,都認為他『貪』,將來查不出名堂,這名譽要不要恢復?」「所以最好還是不要看報紙。」
「不是,是要讀懂字裡行間沒寫的東西。要Read Between the Lines。要獨立思考啊!」「還好有聽你這麼說,我們不知道這些醫療採購的東西,真的都被媒體牽著走。」

「可是你知道嗎,那一顆16元的藥,醫院真的拿到多少錢?」「不是16元?」
「不是,健保是一點不等於一元。中區大概是0.91元,也就是只拿到14.56元。」「喔。」
「還有,健保會有審核,如果審查醫師覺得『病情不需要』或是『重複用藥』或是其他有的沒有的理由,他就會刪掉這一筆,然後再放大扣錢。可是,付給藥廠的錢已經給了喔。」「嗄?」
「通常是門診放大40倍,也就是說,就算核刪率只有1%,放大也就成了40%。這一顆藥扣掉被核刪的風險,平均一顆就剩下8.736元。所以如果真的用行情價8元買,一顆藥就只有『賺』0.736元,那還有管銷費用誰來付?」
「所以這件事,健保真的可惡,還一直出來說『藥價黑洞』。不然最好全部藥都是健保自己去採購,自己去發給病人。中間議價、採買、倉儲、運送、建檔、管理通通自己去做好了。這個健保價就已經趕走很多原廠藥了,還在賣乖兼給醫生戴帽子。」
我救回阿姨心中那位值得尊敬的醫者形象,可是,其他的人呢?

(謝謝TwinA、蔡校長、小志志等等這幾天給我的教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MC7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