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現在距離1812,剛好將要屆滿200週年了。1812那一年發生了甚麼事?恐怕許多人都已經遺忘了。

或許很多人印象裡還記得炮聲隆隆的「1812序曲」,有著法國國歌〔馬賽曲〕和舊俄國國歌〔天佑沙皇〕的旋律,代表初時拿破崙的叱吒風雲和後來俄國的勝利。
這是由柴可夫斯基創作的管絃樂曲,用來描述當年發生的法俄戰爭。

就是在1812 年的6月,拿破崙的大軍由波蘭出發,開始了爭奪歐洲霸權的大戰。

或許有人也還記得「戰爭與和平」,由俄國文豪.托爾斯泰著作的長篇小說,或是由奧黛麗赫本和亨利方達主演的改編電影,19世紀初的青年男女間的互動、貴族的生活、時代巨輪的發展、消逝與成長……,似乎歷歷在目。

1812 年9月時的莫斯科大火,俄國的首都成為焦土,拿破崙贏得了廢墟一片。

或許有人還想到「英雄交響曲」。原本要來歌頌拿破崙是樹立自由精神的新時代英雄,不料他卻自行稱帝!害得貝多芬大生氣,撕毀了他嘔心瀝血的創作……的第一頁封面。
喔,那其實是早在1804年的事了。

1812年法國和俄國之間發生的戰爭,在當年的11月底就已經完結了,歷時6個月。歐洲的下一齣精彩戲碼,就是等待1815年6月的滑鐵盧戰役了。


同樣也是發生在1812 年的6月,美洲大陸上。第四任的美國總統詹姆斯•麥迪遜總統向國會發表演講後,國會投票宣戰,要進攻北方英屬的加拿大!

先前剛卸任的總統托瑪斯•傑佛遜話說的很漂亮:
要驅逐英虜、解放加拿大、統一北美洲!!

這兩位都是美國的國父們之一,美國憲法的主要創作者。

麥迪遜?好耳熟的名字!
沒有錯,紐約有個花園廣場(Madison Square)就是以他命名的。最近彰化家鄉有出產個小朋友在那裡打球呢!
豪哥,加油!


美國的口號喊得很響亮,可是當時並未準備好,還沒有足夠的部隊,現有的在紀律和戰鬥力上也不大行。感覺上,純粹是想趁著英軍都在歐陸忙著應付拿破崙,加拿大只有民兵在防守的時候,要趁虛而入。

結果,部隊卡在伊利湖和安大略湖之間的尼亞加拉河,沒有進展。
(就是那個旅遊都會去遊覽的大瀑布的那條河)

大湖另外一邊的英軍卻比美軍更早得到戰爭爆發的消息,先發制人。1812年7月,英軍對密西根州發動突襲,佔領了底特律超過一年,直到1813年的9月才撤出。

1813年4月,美軍終於有重大進展,攻到上加拿大的首府約克,放火燒毀了議會和民房,夷為白地。 ”約克”就是現在的多倫多,是當時加拿大人口最多的城市。

隨着1812年底拿破崙的戰敗,皇帝位被廢黜,英國終於可以把兵力轉移到美洲戰場,並向美國海岸進攻。1814年8月,美國民兵在首都保衛戰中被英軍擊敗,通向首都的門戶洞開。麥迪遜總統被迫逃亡,英軍縱火焚燒華盛頓DC(包括白宮)。這是在此次戰爭中最出名的行動。美國人的士氣大挫。英國人認為縱火行動是對美軍焚燒多倫多的報復。

摧毀了華盛頓之後,1814年9月英軍繼續進攻巴爾的摩的要塞,受到了堅決的抵抗。 在圍城之內,有一位美國律師有感而發,寫下了著名的詩篇_星條旗歌,就是後來的美國國歌。

戰事起起伏伏,美國勞民傷財,第一次的對外侵略變成防衛戰;英軍也意興闌珊,只想逼和。(拿破崙的野心還未全滅, 1815的滑鐵盧大戰仍在發酵中!)

1814年12月24日,兩國外交官在比利時的根特簽署和約,正式停戰。

美國逼和了大英帝國!戰爭的結果在國內贏得了極高的”國際聲望”,民眾愛國熱情高漲,因此稱為「第二次獨立戰爭」。一切疆界還是恢復原狀,美國有多了一個國歌,還認識到其實自己還不太會打仗,因此成立了西點軍校來培養軍事人才。下一個世紀才能成為能夠真正張牙舞爪的大老鷹。

這個戰爭也促使加拿大的英語系和法語系居民的聯合團結,來對抗共同的敵人,加強了殖民地的內聚,促使後來能夠聯合起來,成為共有的國家。

而英國只將這場打了3年的戰爭視為小規模的衝突!沒有得失。畢竟隔年(1815)時在滑鐵盧戰役徹底戰勝拿破崙,才是空前的成就。英國仍然是19世紀的霸主。

總結,1812年6月在大西洋兩岸掀起的戰爭,總共燒燬了當時的三大首都(莫斯科、多倫多、華盛頓DC)。 距離目前200年了,現在看起來,當時的行動只是為了口號而戰,有些莽撞愚蠢,徒傷許多性命。 而流傳下來許多的故事與樂曲,則是讓人緬懷不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MC7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