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二、為什麼你遲遲不運動?

很多人不運動,往往有很多理由,有的認為自己每天都有動,已經算運動了;不然就說運動其實也沒想像那麼好,不然為什麼身體還是有毛病;再不然就是沒時間。接下來,我們就來想想這些不運動的理由,幫自己找個好方法。

藉口一:我每天都有動!

阿婆佝僂著背,蹣跚地走進診間。她抱怨腰痛無力、下肢有麻木感,脊椎有顯著側彎與變形,兩邊膝蓋也內翻變形,同時有些攣縮而伸不直。

「阿婆,妳七十歲了,平常做些什麼事?」我嘗試著了解她的生活型態。
「我每天種菜做運動,種菜運動好,可是腰腿很痛!」

「阿婆,種菜不是運動,是勞動。」我認為她的疼痛與工作方式有關。

「種菜怎麼不是運動?我從年輕種到現在,每天一定要到菜園運動,身體才會健康。」老人家堅持她自己的看法,即使她早已自覺到,種菜後疼痛症狀會加劇。

「你可以換一個運動的方法……」我試著提出不同的建議。

游醫師觀點:勞動不等於運動

勞動當然也算是身體活動的一種,但並非為了健康因素,而是為了完成勞務目的。因此雖然勞動也有身體活動的可能優點,但往往也合併著對健康不利的行為方式。

以前面種菜的阿婆為例,她的確達到一定的身體活動,所以我們可以發現不少種菜的老人家活得相當有自信,尤其是看著親手所栽的菜苗一天天成長,心中的喜悅與滿足,才是使生活充滿喜悅的甘霖。然而反覆彎腰、久蹲,甚至挑水施肥的壓力,也著著實實加速了老人家退化性脊椎炎、駝背側彎、退化性關節炎,甚至坐骨神經痛的症狀。因此,勞動不等於運動!

藉口二:我沒時間做運動啊!

「先生,你應該要運動了!你的腰圍已經超標了,表示你可能出現慢性病危機囉!」

「唉,我也知道應該要運動,但是我每天上下班、加班、應酬,有時間睡覺都要偷笑了,根本沒時間運動啊!」

「那你最近最喜歡的電影是哪一部呢?」我轉個話題,問他最近的休閒活動。

「醫師啊!勞伯狄尼諾的新片真的很不錯唷!我和同事去看了兩次呢!」提起電影來,比運動更有話聊呢!

游醫師觀點:運動要即時,等到有空往往已經來不及了

看電影不是不重要,畢竟看電影也是很好的紓壓方式,只不過我要強調的是,說沒時間運動的人,其實大多數只是懶得做運動,或是不想做運動而已。

雖然運動對身體健康的好處,經政府、學校、社區與媒體的宣導後,多數人都有了正確的概念,只不過要落實成為良好的生活型態,似乎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美國的一項統計指出,約有百分之九十七的美國人都認同運動的重要性,但卻有百分之七十以上的人半途而廢。人們總是有許多理由,將運動放在最後的優先順序,而最大的一個理由,多半就是沒時間。

運動不是靠時間,而是靠有心,只要你真心的想要運動,也真心的體認到運動的好處和可貴,我相信你一定有辦法克服找不到時間的難題。

善用「八十、二十」法則

十九世紀義大利經濟學兼社會學家柏雷特(Vilfredo Pareto),提出了善用時間與創造價值的「八十、二十法則」,百餘年之後,仍是經得起考驗的管理原則。這個原則的基本概念是,如果你將所有事務按照重要次序排列,會發現百分之八十的價值,是由前面百分之二十的事務產生的;剩餘百分之二十的價值,則是來自另外百分之八十的事務。所以,如果我們要創造更多的價值,首先就必須分辨哪些是最重要的百分之二十,然後把更多時間投注在這個範疇上。當我們時間不足時,也要優先完成這百分之二十的工作,這樣至少可以達到百分之八十的效果。

將這樣的觀念運用在運動管理上,就是優先完成運動中最重要的部分,並且持之以恆;至於其餘的運動時間,則可以輕鬆地根據個人喜好或家人朋友的興趣,甚至是社交需要來安排。

藉口三:運動也不一定能保證健康啊!

「小姐,上次建議你要適當運動,不曉得有沒有去做?」
「我有啊!但是我還是一樣筋骨痠痛耶!」
「你有照著我們建議的方式做嗎?」

「有啊!而且我還更努力地做喔!但是好像都沒有改善耶!我想,我的問題應該不是運動就會好吧!」

游醫師觀點:運動要做對才有用!

有些人和前面兩種人不同,他們會期望運動帶來即刻的好處,因此當他們發現運動的好處不如預期時,就再也不肯運動了。因此門診時,常常會遇到病患提出疑問:「為什麼我運動了,身體還是不健康?」為什麼運動沒有為身體帶來好處呢?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要先想想,你的運動是不是做正確了?(待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MC701 的頭像
    TMC701

    TMC701的部落格

    TMC7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