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林老師出了短文作業,題目是:「20年後的我」。希望孩子們去描繪、想像自己成年的模樣。其實這也是我們身為家長的,應該要寫的功課:「20年後的我的孩子」,究竟我們期待20年後我們的孩子是怎樣的人?過著怎樣的生活?

一位家長打電話給我,詢問能否協助轉班。他很委婉地陳述了一些現象、原因。最後還是說到主要的理由:「我的孩子功課不像以前那麼好……;老師對學生太好……;這個學校不像市區小學那麼注重功課……」。我向他說明法規上對轉班、轉學現有的規定與程序,並且鼓勵家長與老師對於教養的方式可以有更深入的溝通。同時我可以清楚感覺到家長對孩子有很深的期望!

近日中時言論版有兩篇投書,都寫到父母對孩子的期望,中外有別。「台灣的家長希望孩子成績優秀、工作順利、收入穩定、家庭幸福、出人頭地、高人一等…」;「老美家長回答說:『希望我的孩子知道如何愛人,知道如何被愛… 』」;「美國父母讓孩子決定自己未來要做什麼;亞裔父母通常會告訴孩子什麼科系未來出路比較好,並一再灌輸學術成就便是競爭籌碼、一生幸福」

在教育策略上,教導者會根據「長期目標」來制定數個「中期目標」;為了實現每一個「中期目標」,便要分解成幾個「短期目標」;為了學會「短期目標」,就要分析成數個可執行的步驟,一一教導。而20年真是一個「超級長期目標」!如果我們真的能對「20年後我們的孩子是怎樣的人」這個目標有清楚的認知,那麼我們對於小學6年這個「中期目標」內容該學些什麼就可以有更有效的選定。

然而20年後的世界是什麼模樣是難以想像的;如同20年前我們難以想像今日的世界一樣。但我想總有些不變的事:

「做一個獨立的人」
孩子應該要學會當一個「人」要會的事,減少對別人的依賴:生活中自己該做的事(自己收拾書包、自己背書包上學、自己著裝);自己過馬路;自己管理零用錢;自己會做決定;並且承擔決定的結果……

「做一個有能力的人」
在自己的優勢能力上精進、發揮,學業成績只是其中一部分。應該還要包括學會勇於嘗試、表現自我、承擔責任、忍受挫折……等等能力。在順境中能成長不致於迷失,在逆境中也能奮起不會被打倒。

「做一個能合作的人」
「優勝劣敗、物競天擇」的叢林法則其實不適用於人類;「分工合作、共存共榮」更有利於社會的永續發展。學著肯定別人的優點,接納別人的弱點;學習做好的領導者,也能做好的追隨者;很多「有用」的人,在競爭之後只會剩下一個人,做一件事;但在合作之中,卻能一起成就一件大事。找到自己在團體中的定位,負起那個角色應有的責任,讓自己成為團體中不可或缺的小角色。

「做一個有教養的人」
林懷民先生在天下雜誌指出「教養是這個時代最重要的事」;是台灣在逆境中突圍的關鍵行動。

希望我們的孩子們學著用溫暖的手去扶助、用謙卑的心去學習、用堅定但緩和的言語去溝通。

幾年的觀察、參與,我了解軍功國小對我們孩子們的教育目標,不只是成為一個功課好的學生,更是要擁有更多帶得走的能力。

至於我的孩子的短文:
「20年後的我,會自己洗澡、煮菜、買東西,會打掃、洗衣服、坐車旅行、會說故事、認真工作,自己獨立生活又有很多朋友。」這是我指導翊軒完成的功課內容。這不只是對他的期望,而是對自己的要求,更是過去10年來和許多老師們攜手努力的目標、未來20年要盡心教導的內容。

穎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MC701 的頭像
    TMC701

    TMC701的部落格

    TMC7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