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馬年將逝,(蠻寫實的敘述,不要有政治聯想),再次貼貝殼賀卡,敬祝銅鞋新春快樂,闔家平安.
一月間,與傅譯鋒先生共同於德國期刊,發表了三個貝殼新物種.
Vaceuchelus auricatris Huang & Fu, 2015
發生在東港深海,220米至350米深,泥底的沉木生態中.
以殼層的金色編織雕刻為名.
中文名為琉金雕鐘螺.
日本貝類學會理事長奧谷喬司,在他的2004世界文化生物大圖鑑-貝類,一書中,將上方這隻北台灣的鐘螺,列名為Calliostoma comptum (Adams, A., 1854)
我們校正錯誤,命名為新種.
Calliostoma manesol Huang & Fu, 2015
分布由日本紀伊半島以南,至北台灣海域,模式產地為南方澳.
中文名為晨曦鐘螺,以貝殼的殼頂照所呈現的多樣溫潤色層為名.
上方的這些殼,對岸中國的學者與收集者,鑑定為Calliostoma unicum (Dunker, 1860),或不知名殼.
而這些鐘螺,只產於黃海. 所以命名為新種:
Calliostoma marisflavi Huang & Fu, 2015
模式產地為中國山東青島,中文名為黃海鐘螺.
無脊椎動物門,腹足綱的研究,發表了一個屬名,十一個種名.
十二個孩子,增殖中.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