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輩子最棒的一部車,是爸爸的肩膀。
謝謝夥伴,幫我找出「為父親逢上最後一針」的舊報導。
我從來沒忘記,中風臥床十年的父親辭世時,我這醫生兒子只能為父親頸部的氣切傷口與膀胱廔口,一針一針縫合。
也是在那些日子,我堅定了推動建置老人重症安養機構的志業。
很丟臉的是,過去十二年,士奇為推動建置老人重症安養機構,參選了三次台北市議員,但是努力不夠,全落選了。
對於每一張支持士奇的選票,士奇認真負責的說:無論是前去新竹擔任衛生局長,還是回轉台北當了中興醫院副院長;志業,我不曾動搖。
士奇不捨你我身邊隨手俯拾就有一堆的不幸故事反覆發生;現今的老人重症安養機構不含營養費用最少就需每月花費五萬,今天無論誰搞砸了台灣,這大環境不佳是事實,現今如此高昂的照護基本費用沒有多少人能負擔;真不幸碰上家中長輩重症癱瘓,就是悲劇人生的開始,因為人子不可能不盡孝的棄養,於是年輕夫妻拿命狂兼職掙錢,當然對孩子也就沒能撥出時間陪伴用心教養。
躺著的沒尊嚴,活著的沒品質,這悲哀的故事總得等到年輕人黯然打拼一直到老人耗然離世真當了孝子孝女,然後身體垮了的年輕夫妻步入中年,子女成長教育全擔誤了;一整個家癱了,國家的未來也茫了。
士奇還是想說,這真的不難;在台灣,台北是最有資格完善老人重症照護的城市,不只可以成為全台模範甚至是各國學習的典型;只要台北願意善用閒置空間與市政預算零頭的零頭,甚至幾個月不挖馬路的錢。
如果台北不願意,給我力量,我出來督促。
「對的路,常常很艱辛,而且總是在施工。」洪爸爸對小士奇說過。
只是士奇會繼續走,因為洪爸爸教會士奇不屈不撓,也請夥伴們繼續挺我,咱們一起把施工的路段趕趕工,讓這條對的路,通了吧!
明天父親節,爸爸,謝謝您!